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美妆及化妆品原料行业深度专题:原料江湖,谁主沉浮(上)

2023-02-14 22:30:22 1037

摘要:(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杜一帆、徐晓芳)化妆品原料年消耗量 2000 万吨,国际市场规模约千亿体量欧睿数据显示 2021 年国际美妆及个护原料市场消耗量达到 1998 万吨,同比增长 1.9%,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杜一帆、徐晓芳)

化妆品原料年消耗量 2000 万吨,国际市场规模约千亿体量

欧睿数据显示 2021 年国际美妆及个护原料市场消耗量达到 1998 万吨,同比增长 1.9%,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3%。Ashland 2020 年报告显示 2020 年国际原料 市场达到 164 亿美元,假设单价保持不变,则我们估测 2021 年国际美妆及个护原料市场 规模约 167.06 亿美元,对应约 1113 亿元人民币。

估测国内原料行业市场规模约 180.55-302.35 亿元。

方法一:基于国内化妆品行业规模推测原料行业规模,约 302.35 亿元。具体测算过 程如下:2021 年国内化妆品行业零售额达到 5726.1 亿元,其中线上营收 2748.55 亿元, 占比 48%,线下营收 2977.59 亿元,占比 52%。参考 2019 年丸美股份招股书,品牌方给 渠道的出厂价约为终端零售价 3.7 折,因此测算国内化妆品企业线下渠道实际营收为 1101.71 亿元。参考贝泰妮招股书,品牌方线上自营和线上经销的比例分别是 50%、50%, 且线上经销价是线上自营价格的 0.67 倍。假设线上自营价=出厂价,因此国内化妆品企业 线上渠道实际营收为 2295.04 亿元。因此 2021 年国内化妆品市场实际规模约为 3396.75 亿元。进一步,基于贝泰妮、丸美股份、水羊股份和珀莱雅的原料占比营收的数据,估测 原料市场规模。根据贝泰妮招股书显示,2017-2019 年原料占营收比例分别是 10%、10% 和 4%,平均每年占比 8%;丸美股份招股书显示,2016-2018 年原料占营收比重分别是 7%、8%、8%,平均每年占比 7%;水羊股份招股书显示,2015-2017 年原料占营收比例 分别是 14%、12%、8%,平均每年占比 11%;珀莱雅招股书显示,2014-2016 年原料占 营收比例分别是 8%、8%、9%,平均每年占比 9%;对四家公司每年平均值再次取平均, 可得原料占营收比例约为 9%。因此估算 2021 年国内原料市场规模约 302.35 亿元。


方法二:基于国际原料市场规模和国内占国际美妆市场规模比例来推测,可得国内原 料市场规模约 180.55 亿元。如前文所述,根据 Ashland 年报推测,2021 年国际原料市场 规模约 167.06 亿美元。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美妆市场占国际美妆市场规模的 比例为 16.8%。假设该比例同样是国内原料市场占国际原料市场的比例,则推测 2021 年 国内美妆原料市场规模约为 180.55 亿元。

由于化妆品原料单价方差较大,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较难准确估计,我们建议以消耗 量为主、参考价格区间为辅作为市场的主要衡量方式。①原料交易市场比较封闭,不同供 应商和 B 端客户议价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形成不同报价;②原料种类丰富,不同技术壁垒、 价差明显;③原料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供需格局不同导致价差明显。如科思招股书显示, 2019 年水杨酸异辛酯 OS 单价 3.06 万元/吨,而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P-S 单价 达到了 34.93 万元/吨。根据 1688 官网,目前南京科思 DHHB 报价为 60 万元/吨。


四大类成分纷繁复杂,活性成分为竞争焦点

借鉴 DSM 2020 年《个护及香氛成分报告》的划分方式,我们将化妆品原料分成基质、 表面活性剂、性能&技术成分和活性成分。基质是指化妆品的主体,构成化妆品的形态: 其中包括油质、粉质和溶剂;油脂广泛用于水乳、精华、霜等产品中;粉质用于粉末状化 妆品,如爽身粉、香粉、粉饼、眼影等;溶剂广泛用于香水类产品。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 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因此在化妆品中起到清洁、润湿、乳化、分散、发泡、增溶等作用。性能&技术成分指的 是对化妆品的性能和感官形态产生作用的成分:如润肤剂能够提升肤感,溶解力和润滑感; 乳化剂能与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成为乳化基质;增稠剂可以改变化妆品形态等;光学效 果助剂可以遮盖皱纹、柔焦、皮脂吸收、消光等。活性成分指的是对人体皮肤产生作用的 成分:如抗衰老、防晒(紫外线过滤剂)、美白、舒缓敏感、生发/养发/固发/去屑、保湿补 水、抑汗剂、除臭剂、去角质等其他活性物。

四大类化妆品原料中,从消耗量来看,基质占比最高,活性成分占比最低,比例基本 保持稳定。2021 年国际消耗量上,基质、表面活性剂、技术&性能成分、活性成分的消耗 量分别达到 1265.98 万吨、376.01 万吨、199.87 万吨和 155.15 万吨,占比分别达到 63.4%、 18.8%、10.0%、7.8%。2008-2021 年间四大品类消耗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体现化妆品 原料配比结构稳定性。


基质成分:以水为主,量大价廉对最终产品有重大影响

基质是指化妆品的主体,构成化妆品的形态。其中包括油质、粉质和溶剂。油脂广泛 用于水乳、精华、霜等产品中;粉质用于粉末状化妆品,如爽身粉、香粉、粉饼、眼影等; 溶剂广泛用于香水类产品。 从消耗量来看,基质成分以水为主。2021 年国际基质消耗量达到 1266.8 万吨,同比 增长 2%。其中水消耗量达到 1058.75 万吨,占基质比例达到 83.6%,同比增长 2%。国 内基质消耗量达到 183.3 万吨,同比增长 4%,其中水消耗量达到 153.67 万吨,占基质比 例达到 83.8%。

化妆品原料中,水是使用最广泛、最廉价、最丰富的原料,化妆品生产用水的质量直 接影响到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和最终的产品质量。大部分化妆品厂的水源是城市给水系统的 自来水,获取后需要经过水质预处理、离子交换水质除盐、膜分离纯水制备、灭菌除菌等 系列处理,因不同企业的水源、品控流程、处理设备投入等不同可能导致水处理成本产生 较大区别,最终对化妆品产品品质产生影响。


技术&性能成分:市场稳定成分繁多,部分高端成分被国际龙头垄断

润肤剂和消泡剂占比最高,各大品类消耗量稳定

性能&技术成分指的是对化妆品的性能和感官形态产生作用的成分,包括润肤剂、乳 化剂、SPF 增效剂、光学效果助剂、流变改性剂/增稠剂、成膜剂、螯合剂、色粉表面处 理剂、着色剂/珠光剂、香精香料、防腐剂、发色固色剂、遮光剂/珠光剂、抗氧化剂。具 体作用而言,如润肤剂能够提升肤感,溶解力和润滑感;乳化剂能与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成为乳化基质;增稠剂可以改变化妆品形态等;光学效果助剂可以遮盖皱纹、柔焦、皮脂 吸收、消光等。在技术&性能成分中,前五大成分消耗量由高到低分别是润肤剂、乳化剂、 推进剂、PH 控制剂、消泡剂。2021 年前五大成分消耗量分别达到 35.92 万吨、30.09 万 吨、29.06 万吨、23.25 万吨、13.32 万吨,占比分别达到了 18%、15%、15%、12%、 7%,合计占技术&性能成分的比例达到 66%。

增稠剂种类繁多、部分品类供需关系与化妆品行业关联度低,卡波姆由国际龙 头垄断

增稠剂种类繁多,以无机高分子原料为主;部分品类化妆品为边缘应用,供需关系与化妆 品行业关联度低

增稠剂,又称流变改性剂/赋型剂/质感造型剂/胶凝剂/粘结剂,主要是水溶性或水分散 溶胀聚合物,个别是油溶性聚合物,是技术&性能成分中较为关键的一类原料类型。添加 增稠剂是使化妆品配方增稠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增加体系黏度、改善稳定性、改变产品 外观、改变体系流变特性。


增稠剂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分成低分子增稠剂和高分子增稠剂。根据 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将增稠剂分成链缠绕增稠、共价交联增稠、缔合增稠。其中共价交联 增稠如丙烯酸酯共聚物、PVM/MA、卡波姆树脂和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VA)交联聚合 物等。根据原料差异可以分成无机盐类、脂肪醇和脂肪酸类、非离子 SSA(烷醇酰胺类、 醚类、脂类、氧化铵)、两性 SSA、阴离子 SSA、水溶性高分子类(纤维素、聚氧乙烯、 聚丙烯酸、天然胶、无机高分子)、PVP 等。

国内外增稠剂消耗量增长平稳。2021 年国际增稠剂消耗量为 6.99 万吨,同比增长 3%。 2018-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0.2%,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8%。2021 年国内 增稠剂消耗量为 1.79 万吨,同比增长 4%。2008-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4.1%,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 5.3%,2019-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 3.6%。

以无机高分子原料为主,二氧化硅占比最大。2021 年我国增稠剂消耗量 TOP3 分别 是二氧化硅、高岭土和交联合成聚合物。其中,二氧化硅消耗量最大,达到 1.03 万吨,占 增稠剂比重达到 57.7%,同比增长 2%,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3.2%。高岭土消耗 量次之,达到 5870.2 吨,占比 32.8%,同比增长 3%,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 TOP3 是交联合成聚合物,其中包括卡波姆树脂、PVM/MA 等,达到 1114.3 吨,占比 6.2%, 同比增长 3%,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3.5%。前三类增稠剂占比共计 96.8%,其余增稠剂占比较小。


部分增稠剂中化妆品处于边缘应用领域,增稠剂供求市场不由化妆品行业决定。化妆 品增稠剂中的常用增稠剂,如二氧化硅、高岭土等原料应用领域广泛,化妆品行业处于边 缘应用领域。如二氧化硅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分成气相法和沉淀法,气相法二氧化硅中部分 应用于化妆品领域,且占比极小:前瞻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二氧化硅产量 199.2 万吨,其中气相法二氧化硅产量 10.2 万吨,占比仅有 5.1%;沉淀法二氧化硅产量 189 万 吨,占比 94.9%;气相法二氧化硅主要应用于有机硅和涂料油墨,仅有 2.99%应用于化妆 品、食品和医药领域。

卡波姆树脂等高端增稠剂原料由国际企业垄断,属于卖方市场

卡波姆作为一种优秀的凝胶基质,因其具有增稠、悬浮、流变等重要性能,由 BF Goodrich 于 1953 年引进市场,主要应用于个人护理品。

个人护理品是卡波姆树脂最大的应用领域。与常用的增稠剂相比,卡波姆树脂更具有 安全性、稳定性、防腐性、流变性等,因此主要应用于高端个护产品。根据 QY Research 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卡波姆市场约 46.23 亿元,其中个人护理与化妆品行业占比最大, 达到 65.37%,约 30.22 亿元。

卡波姆树脂生产由路博润等国际企业垄断,国内生产规模较小,属于典型卖方市场。 全球范围内,卡波姆树脂被少数精细化工企业所垄断,其中美国路博润占据全球卡波姆树 脂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根据天赐材料招股书指出,2010 年全球卡波姆树脂消费量约 3.5 万吨,市场规模约 28.5 亿元,其中美国路博润公司的年产量约 2.9 万吨,市场占有率达 83%,占据市场的垄断地位。国内对卡波姆树脂的开发研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见有大规 模的工业化生产。主要生产企业有天赐材料、南京中狮化学品有限公司、广州市东雄化工 有限公司等。由于供给几乎垄断,卡波姆树脂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下游议价能力很弱。


此外,科思股份与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 2021 年 9 月 29 日签署了《安 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建设高端个人护理品及合成香料项 目,项目总投资约 30 亿元人民币(含土地出让金),占地约 500 亩。其中包括水溶性高分 子增稠剂项目。根据科思股份 2021 年年报显示,目前公司已开发完成增稠剂项目,预计 将扩大个人护理品原料品类,扩大营业规模。

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约 20-30 亿,氨基酸表活增长明显

表面活性剂又称两亲性化合物,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在化妆品中起到清洁、润湿、乳化、分散、发泡、增溶的作用。当它在水溶液中以很低浓 度溶解或分散的时候,能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当达到一 定浓度时,在溶液中缔合成胶团。通过亲水基团是否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 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非离子型。通过亲油基团进行分类, 可分为油类、油脂及其衍生物、石油产品、碳氟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

美妆及个护的表面活性剂规模约 19-33 亿元,氨基酸表活增长明显

我们估测 2021 年国内表面活性剂市场为 281 亿元。根据赞宇科技 2021 年年报显示, 2021 年国内表面活性剂产量约 388.52 万吨,销量约 378.56 万吨。赞宇科技为国内表面 活性剂行业龙头企业,假设该公司表面活性剂的平均售价为行业平均售价。根据年报显示, 2021 年赞宇科技表面活性剂营收 30.99 亿元,销量 42.87 万吨,估测平均售价为 0.72 万 元/吨。据此,估测 2021 年国内表面活性剂市场为 280.85 亿元。


美妆及个护市场的表面活性剂原料消耗量趋于稳定,2021 年消耗量 45.54 万吨,市 场规模约 18.95-32.79 亿元,占国内表活活性剂市场约 6.7%-11.7%。2021 年国内美妆及 个护市场的表活消耗量达到 45.54 万吨,同比下降 0.01%,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4.6%。

对于国内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原料市场估测,我们采取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互为印证。 第一种,延续前文测算方法。在贝泰妮、丸美股份、珀莱雅和水羊股份的原料中,仅丸美 股份有表面活性剂原料购入,平均每年占原料比例为 10%。我们估测中国化妆品行业表面 活性剂原料市场规模=10%*国内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可得 18.95-31.73 亿元。第二种, 基于应用于化妆品市场的表面活性剂原料消耗量*表活平均单价。2021 年国内美妆及个护 的表活消耗量为 45.54 万吨,2021 年赞宇科技表面活性剂平均售价为 0.72 万元/吨,因此 推测化妆品市场的表面活性剂原料约有 32.79 亿元,占国内表活活性剂市场约 6.7%-11.7%。

美妆及个护市场以阴离子型为主体,占比 85.7%。2021 年美妆及个护市场的表活中, 阴离子型消耗量达到 39.3 万吨,占比最高,达到 85.7%。两性、非离子和阳离子表活的 消耗量分别是 3.49 万吨、2.31 万吨和 0.25 万吨,占比分别达到 8%、5.3%和 0.6%。 从增速来看,四大表活增速趋于平稳,阴离子型增速略微为负。同比增速由高到低分 别是两性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增速分别是 4.8%、4.7%、3.7%和-0.7%。


以氨基酸为代表的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增速明显。2008-2021 年表活消耗量复合增速 TOP3 分别是氨基酸衍生物、牛磺酸和其他,增速分别达到了 135%、30%和 20%; 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 TOP3 分别是氨基酸衍生物、氧化胺和烷基多糖苷,增速分别达 到 23.9%、14.6%和 5.2%;2019-2021 年年复合增速 TOP3 分别是氧化胺、氨基酸衍生 物和烷基多糖苷,增速分别达到 20.3%、5.6%和 5.3%。氨基酸衍生物、牛磺酸和氧化胺 都属于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从增速可知,氨 基酸、牛磺酸和氧化胺等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增速明显,逐步替换传统表活剂。

不同品类行业集中度存在差异,赞宇科技占据行业龙头,天赐主打氨基酸表活

根据曾万祥等《“工业味精”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市场现状和趋势》文献显示,2017 年 国内从事表面活性剂生产的企业共有 6000 多家,四大表活行业集中度存在差异。①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生产和销售表现出极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垄断性市场特征。②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外资企业为主,本土企业规模较 小。④两性型表面活性剂主要生产企业有广州天赐、中狮化学、浙江传化、长沙普济、浙 江赞宇和四川花语等厂家。

赞宇科技占据表面活性剂行业龙头,但行业议价能力较低。根据赞宇科技 2021 年年 报显示,该公司表面活性剂营收 30.99 亿元,产量 43.35 万吨,占表面活性剂市场销量的 比例约 11%,是国内研究和生产表面活性剂的龙头企业之一。主要包括以 AES、AOS、 磺酸为代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 6501、CMEA 为代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以 CAB、 CAO 为代表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公司核心产品是 LAS 和 AE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市 占率第一。公司表面活性剂产品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 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行业技术壁垒较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因此行业毛利率较低,企业议价 能力较低。2021 年表活龙头企业赞宇科技毛利率为 14.4%,2008-2021 年毛利率水平基 本维持在 10%-20%区间,受上游原料价格波动影响明显。

天赐材料主打温和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形成错位竞争。主要客户有宝洁公司、欧莱雅、 BDF(妮维雅)、高露洁、蓝月亮、德谷、RITA、拜尔斯多夫、科翼、上海家化等,在高 端个人洗护领域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根据天赐材料招股书显示,公司与赞宇科技产品差异 较明显,以甜菜碱、咪唑啉、氧化胺为主打温和表面活性剂,并以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主 要研发方向。2019 年天赐表面活性剂销售收入达到 4.41 亿元,同比增长 19%,2009-2019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5.3%。2020 年公司产量达到 6.57 万吨,占国内表面活性剂产量比例 仅为 1.78%。


天赐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溢价能力。①天赐表面活性剂长期保持较高产能利用 率和产能扩张速率。2010 年-2020 年,天赐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 年产 能利用率为 77%。2020 年表面活性剂产能达到 8.54 吨,而 2010 年天赐表活产能仅有 1 万吨,2010-2020 年产能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9%。不断扩张的产能体现天赐表面活性剂 的需求面广阔。②天赐毛利率水平高于赞宇科技。天赐材料 2019 年表面活性剂毛利率为 30%,而赞宇科技毛利率为 13.8%,差距较大。

未来趋势: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较大空间

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绿色表面活性剂成为未来发展热潮,具体要求:①温和、无毒, 对皮肤及健康低刺激、低影响性;②达到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原料可再生,实现环境兼容 性。因此不含硫酸盐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成为发展趋势。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就是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表面活性、刺激性 小、生物降解性好、抗菌性好等特点。虽然现阶段普通表面活性剂的市场规模远大于氨基 酸表面活性剂的市场规模,但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已成为市场未来 的发展方向之一。化妆品中常见有肌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甲基牛磺酸五种氨 基酸表面活性剂。

根据 QY Research 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达到 1.93 亿 美元,同比增长 10.9%,2014-2019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1.3%。预计到 2024 年底,市场 价值将达到 2.54 亿美元,高于全球表面活性剂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市场以中国为主导,欧洲地区位列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日本味之素、中狮化学、天赐材 料、长沙普济生物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行业的领导者。此外,科思股份 2021 年年报显示 公司已开发完成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项目,以此增加个人护理品原料品类。


美妆及个护市场中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消耗量同样增速明显。2021 年美妆中氨基酸 表活消耗量为 132.6 吨,牛磺酸 208.8 吨。氨基酸衍生物、牛磺酸在 2008-2021 年年复合 增速分别达到了 135%和 30%;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23.9%和 3%;2019- 2021 年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5.6%和 2.2%。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疏水和亲水基团的两亲性物质,它 们能显著降低表面与界面张力。Rosenberg & Ron 学者认为,根据分子量不同,可分为低 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量乳化剂,前者可有效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后者有助于提高 乳液的稳定性能。根据其化学组成和产生菌株的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剂大致可以分为 5 类: 糖脂类、磷脂类(如卵磷脂)、脂肽和脂蛋白类、羟基化或环形脂肪酸类、多聚或特殊表 面活性剂类。 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毒性低、生物兼容性好、可降解等优点, 在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生产成本限制了商业化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活性成分:竞争焦点,研发活跃新品迭出

保湿剂占比最大,微生物培养基和美白剂增速较明显,活性成分溢价空间明显

活性成分指的是对人体皮肤产生作用的成分,如抗衰老、防晒(紫外线过滤剂)、美 白、舒缓敏感、生发/养发/固发/去屑、保湿补水、抑汗剂、除臭剂、去角质等其他活性物, 是化妆品原料企业及品牌方的重点研发领域。 在国内外活性成分中,保湿剂成分占比最大。从国际市场看,2021 年保湿剂消耗量 达到了 129.58 万吨,占活性成分总消耗量的比例达到 86%。防晒剂占比排名第三,2021 年消耗量达到了 5.2 万吨,占活性成分比例为 3%。美白剂占比排名第 11,2021 年消耗量达到 3057 吨,占活性成分比例为 0.2%。从国内市场看,保湿剂消耗量达到了 24.55 万吨, 占活性成分比例达到 85%。防晒剂占比排名第二,2021 年消耗量达到 1.24 万吨,占活性 成分比例为 4.3%。美白剂占比排名第 11,消耗量达到 1042.2 吨,占比达到 0.4%。

从国内外市场来看,微生物培养基和美白剂复合增速最明显,体现出微生物发酵技术 的较高热度和美白需求的旺盛。国际市场上,微生物培养基 2021年消耗量达到 6594.3吨, 2008-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39.3%,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94.4%。美白剂消耗 量达到 3057 吨,2008-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2%,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2%。 国内市场上,微生物培养基 2021 年消耗量达到 2868.1 吨,2008-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51%,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23.6%。美白剂消耗量达到 1042.2 吨,2008-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4.3%,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6.8%。


保湿剂:约百亿市场体量,人体内源性保湿成分为市场热点

保湿剂是指一类在产品中可在宽广相对湿度范围变化和较长时期内增加,或保持皮肤 上层水分的化合物。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真皮内含黏多糖(如透明质酸钠) 等,主要是储水和营养代谢的场所。表皮内含角质层(SC),是进行吸湿保湿的关键场所。 SC 是“砖块-泥浆”式结构。“砖块”是角化细胞,内含的亲水性角蛋白、聚角蛋白微丝 蛋白,在酶解作用下形成天然保湿因子(NMF),能够吸收大气中水分进行保湿,保持表 皮内环境稳定(自稳态)。“泥浆”是胞间脂质,内含神经酰胺(占比 50%)等,能够形成 锁水屏障。皮肤表面另有一层皮脂膜,也起到皮肤屏障的作用。正常人的皮肤干燥是由于 皮脂膜和角质层受损,导致皮肤水分过分损失引起的。

保湿剂国内市场规模约 69-165 亿元,以山梨糖醇、甘油等传统保湿剂为主,透明质酸等 新保湿原料增长迅速

我们通过两种方式估测保湿剂国内市场规模约为 68.58-165.23 亿元。第一种方法, 基于国内四大品牌商的保湿剂采购额占比和前文估测的国内市场规模 180.55-302.35 亿元, 测算国内保湿剂市场规模约 68.58-114.63 亿元。从珀莱雅、贝泰妮、丸美、水羊股份的招 股书中显示,化妆品企业原料采购中保湿剂原料占比最高,平均占原料采购的比例达到了 38%,可得国内保湿剂原料市场规模约 68.58-114.53 亿元。

第二种方法,我们根据这四大品牌商的保湿剂原料进货价和国内消耗量估测,约 165.23 亿元。从这四大品牌商的招股书种显示,化妆品企业的保湿剂平均进货价为 6.71 万元/吨。结合 2021 年国内保湿剂消耗量 24.63 万吨,测算得国内保湿剂原料市场规模约 165.23 亿元。

保湿功效作为护肤品的最基础功效,是消费者功效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是国内化 妆品企业的重要采购原料。有米有数《2021 年抖音&小红书美妆行业营销报告》表示,2021 年小红书美妆热门词 TOP3 分别是保湿、滋润、补水,笔记篇数分别达到了 48.6 万篇、 32.1 万篇、30.1 万篇。2021 年国内保湿剂消耗量达到 24.63 万吨,同比增长 2.3%,增长 平稳,2008-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4.3%,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3.2%。


保湿剂消耗量仍以山梨糖醇、甘油等传统保湿原料为主。欧睿数据显示,2021 年国 内保湿剂消耗量 TOP3 分别是山梨糖醇、甘油和丁二醇,共计占比 96%。山梨糖醇消耗 15.82 万吨,占保湿剂销量好的比例达到 64%,同比增长 2.0%,2016-2021 年年复合增 长为 3%。甘油消耗 7.94 万吨,占保湿剂比例达到 32%,同比增长 2.6%,2016-2021 年 年复合增长率为 3.1%。丁二醇消耗 0.39 万吨,占保湿剂比例 1.6%,同比增长 5.8%, 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2%。其余保湿原料消耗量占比不足 1%。

透明质酸等新保湿原料增长迅速。从 2008-2021 年消耗量的年复合增速来看,增速 TOP3 分别是吡咯烷酮羧酸(PCA)、透明质酸及其盐和甘露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28%、 21.2%、16.9%。从 2016-2021 年消耗量的年复合增速来看,增速 TOP3 分别是甘露醇、 透明质酸和吡咯烷酮羧酸(PCA),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23.1%、17.6%、15%。从 2019-2021 年消耗量的年复合增速来看,增速 TOP3 分别是其他保湿剂、丙二醇、透明质酸及其盐。 此外,胶原类保湿剂消耗量在 2018 年前增速为负,2018 年后重新复苏,2019-2021 年年 复合增速重回 4.4%。


热门保湿原料多为人体内源性物质,强调高温和亲肤性或复合功效

美丽修行《21 年爆款功效成分趋势预测》指出,2021 年上半年功效成分榜单 TOP10 中,共有 5 位是与保湿相关的成分,名次从高到低分别是透明质酸、角鲨烷、泛醇、尿囊 素、神经酰胺。其中①透明质酸存在于人体真皮等地方,主打吸水,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 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②角鲨烷存在于皮脂膜,是最接近人体皮脂的一种脂类,具有极高 亲肤性,安全可靠。除了在皮肤表面形成锁水油膜之外,角鲨烷能够修复皮肤屏障、改善 和消除黄褐斑、延缓皮肤老化。③泛醇几乎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能够转化为泛酸(维生素 B5),成为合成辅酶 A 的原料,从而参与体内脂类等代谢。此外泛醇能够改善皮肤粗糙、 促进伤口愈合和护发。④甜菜碱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如人的肝脏、脾脏和羊水中,能 够保湿抗过敏,且改善果酸对皮肤刺激性。⑤神经酰胺存在于角质层的胞间脂质中,不仅 能形成皮肤屏障锁水,还能进行信号传导,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厚角质层以实现抗敏抗 衰老。

防晒剂:原料使用稳定,科思股份为全球生产龙头

预计防晒市场规模约 12.28-25.67 亿元,使用率仅次于保湿产品,需求端增速明显

2021 年国际防晒剂消耗量约 5.39 万吨,同比增长 3.8%。2019-2021 年国际防晒剂 消耗量年复合增长率为-0.7%,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5%,2008-2021 年年复合增 长率为 7%。


2021 年国内防晒剂消耗量约 1.25 万吨,同比增长 9.1%。2019-2021 年国内防晒剂 消耗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7.7%,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4.2%,2008-2021 年年复 合增长率为 18.4%。近 2 年增速放缓主系疫情影响。我们采用消耗量*单价的计算方式, 估算国内防晒剂市场约 12.58-25.67 亿元。欧睿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防晒剂消耗量为 1.25 万吨,假设防晒剂单价为科思 2019 年价格,即 10.09 万元/吨,可得国内防晒剂规模 为 12.58 亿元。随着国际部分高端高价位防晒剂原料专利过期,防晒剂原料空间有望进一 步扩大。如科思新增 DHHB 和 EHT 生产线,两类防晒剂属于更高价位,且消耗量具有增 长空间,因此推测 2021 年防晒剂单价具有极大增长幅度。按照 1688 官网上科思报价,我 们推测 2021 年防晒剂平均单价为 20.6 万元/吨,对应防晒剂市场规模约为 25.67 亿元。

使用率仅次于保湿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巨量算数调研数据显示,抖音美妆人群中, 防晒产品的使用率排名第二,仅次于基础护肤单品(洗面奶、水乳、面膜)。根据美丽修 行显示,2021 年在美丽修行平台上关于防晒品类的搜索量达到了 4953 万次,是 2020 年 的 1.84 倍、2019 年的 8.58 倍。根据欧睿数据,2021 年中国防晒产品终端市场规模 167.14 亿元,2016-2021 年年复合增速达到 12.4%。


防晒剂以 UVB 和 UVA/UVB 为主,具有极长生命周期,多种防晒剂搭配以协调增效

国家药监局显示,根据防护作用机理,一般将防晒剂分成两种,分别是无机防晒剂和 有机防晒剂。无机防晒剂也称物理防晒剂,是指能够反射和散射紫外线辐射的化合物,如 二氧化钛、氧化锌。有机防晒剂也称化学吸收剂,是指能够吸收有伤害作用的紫外线辐射 剂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根据保护皮肤能够吸收的辐射波长分为 UVA 和 UVB 防晒剂。UVA 防晒剂包括二苯酮、邻氨基苯加酸脂、二苯甲酰甲烷等。UVB 防晒剂包括氨基苯甲酸脂、 水杨酸酯、肉桂酸酯和樟脑衍生物等。

热门防晒剂已经经过较长生命周期,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有机和无机防晒 剂均具有一定程度副作用,因此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对防晒剂采取限用清单制 度,允许使用的防晒剂种类分别只有 27 种、32 种、16 种和 32 种。四个国家或地区同时 准用的防晒剂只有 12 种,数量较少且新防晒原料的审批制度严格,因此经典防晒剂往往 能够保持极长生命周期。如 UVB 防晒剂 EHMC(又称 OMC)在 1993 年就通过审查,是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广泛使用的紫外线 UVB 防晒剂。最热门的 UVA 防晒剂 DHHB 和BMDBM 分别在 2005 年和 1789 年就获得欧盟认可。

多种防晒剂搭配以稳定成分,协同增效。主要原因在于:①无机防晒剂和有机防晒剂 各有优劣。无机防晒剂由于只进行简单遮盖,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但易堵塞 毛孔,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正常分泌,且容易脱落。纳米级无机防晒剂已经无遮盖作用, 而具有防晒能力强、透明性好的优势,但也存在易凝聚、分散性差、吸收紫外线的同时易 产生自由基等缺点。与无机防晒剂相比,有机防晒剂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比如刺激皮肤、 导致皮肤过敏等,但有机防晒剂的防晒能力大多强于无机防晒剂。②UVA 防晒剂数量远少 于 UVB 且部分原料不稳定,需要搭配使用以协同增效。在中国《化妆品安全规范》中准 用防晒剂仅有 27 种,其中 UVA 仅有 4 种,可选择性较低。部分原料稳定性不足,需要有 对应 UVA 防护技术进行开发。如 Parsol 1789(简称 BMDBM),与奥克立林、4-甲基苄基 樟脑等其他紫外吸收剂搭配。如欧莱雅用自研的 Mexoryl XL 专利成分搭配其他 UVA 防晒 剂如 DHHB、BEMT、MBBT 等。资生堂和安耐晒用氧化锌搭配 DHHB、BEMT 等两种 UVA 防晒剂。


近 3 年来双乙基己氧基苯酚甲氧基苯基三嗪 BEMT、乙基己基三嗪酮/辛基三嗪酮/ EHT 和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 TDSA 增速最高。2019-2021 年消耗量增速 TOP3 的防 晒剂原料分别是 BEMT、EHT 和 TDSA,增速分别达到了 10%、10%、10%。2016-2021 年增速 TOP3 的分别是其他防晒剂、水杨酸乙基己酯 EHS 和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 BMDBM,增速分别达到 57.4%、35.4%和 29.9%。2008-2021 年增速 TOP3 分别是胡莫 柳酯 HMS、EHS 和氧化锌 ZnO,增速分别达到 49.5%、30.1%、27.5%。

竞争格局:国际企业重研发原料专利,国内企业重规模化生产技术,国内企业有望崛起

国际上主要的化学防晒剂生产厂家有 BASF、Symrise、印度 Chemspec 等。国内的 有南京科思、美丰化工、菏泽远东强亚等。

国际企业在化妆品原料的生产研发历史更为悠久,更加注重防晒原料的研发和配方。 如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BEMT)和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DHHB)曾 是为 BASF 的防晒剂 Tinosorb 系列原料专利,乙基己基三嗪酮(EHT)是现 BASF 防晒 剂 Uvinul 系列原料专利。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曾是 DSM 旗下防晒 Parsol 系列的原 料专利。此外,国际原料企业也不断进行防晒剂种类研发创新,如 Croda、Dow、BASH、 DSM 的防晒剂分别达到了 27 种、16 种、15 种、12 种。


热门趋势:广谱防晒、“防晒+”实现复合功效、肤感温和清爽不油腻、生物防晒

从紫外线 UVA 防晒到兼有抗可见光(主要是蓝光)的广谱防晒。CBNData《2021 防 晒趋势白皮书》报告显示,2020 年广谱防晒销售规模已经超过 60%。巨量算数《2021 年 防晒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指出,2020 年 1 月-2021 年 5 月,抖音中以全波段为防晒功效关 键词的播放量增速高达 2950%。现有防晒剂研发热潮主要是针对紫外线 UVA 和蓝光进行 防晒。在UVA方面,传统UVA防晒剂在370nm 波长以上的防护能力较弱,而370nm-400nm (称为 UVA1)虽然能量低于 UVB,但具有更高的穿透性,可以穿透到真皮深层,对真皮 伤害更高。2022 年欧莱雅集团推出了防护超长波 UVA 的 Mexoryl 400(MCE),在 380-400nm 波长的防护能力一骑绝尘。该防晒剂由欧莱雅和 BASF 共同研发,于 2020 年 被欧盟批准,并应用于理肤泉 UVMUNE 防晒产品中。

“防晒+”实现复合功效。CBNData 指出,近年来兼有防晒和护肤功能的养肤型防晒 愈加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 90 后/95 后是养肤型防晒的主要偏爱群体。巨量算数《2021 年防晒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指出,①防护和养肤增速基本齐平,2020 年 1 月-2021 年 5 月,抖音高倍防晒关键词播放增量达到 521%。而养肤增长率也达到了 503%。②多效合 一配方引起更多关注,逐渐要求一瓶多用,精简步骤。如二合一关键词播放量增速达到 427%,三合一播放量增速达到 4220%。③不仅仅限于美白、防水、保湿,更多热门功效 成为“防晒+”需求趋势点。如防晒产品中具有抗老功效的播放量增长 3410%,祛痘+2265%, 控油+1992%,晒后修复+787%。


SDIN2022 年推出臻维光护时光修复水感防晒液(“抗初老防晒水”),首次将专业级光 损伤修护成分光裂合酶融入大众防晒产品系列,实现“外抗光老化,内修光损伤”的升级 功效,满足消费者防晒+养肤抗老需求。

强调肤感体验,温和&清爽质地受宠。CBNData 表示,消费者在注重防晒功效的同时, 对防晒霜的质地的关注度较高。其中,相关“黏腻”“透气”“厚重”“轻薄”等质地相关 的产品体验,在评论中的提及率超过 20%。用户说统计 2021 年 Q1 电商平台购买用户评 价关键词,其中上脸感受被评议最多。其中“清爽”占正面关键词 4.49%,“油腻”和“粘 腻”占比 7%。可见消费者偏好清爽不油腻的防晒产品。巨量算数报告同样指出,质感清 爽轻薄不油腻,是产品质感的关键词。2021 年 6 月抖音美妆用户调研显示,防晒人群中 64%消费者偏好清爽不油腻类型,而 18-30 岁消费者中有 74%偏好清爽型。

生物防晒剂阻断光生物学效应实现晒后修复,同时减少传统防晒剂的危害。据前文所 述,紫外线对皮肤不仅会造成晒黑效果,还会通过光生物学效应形成光老化等。光老化是 指人体皮肤暴露于光线中引起皮肤过早老化。主要机理在于 UVA 紫外线穿过皮肤表层, 在体内诱导形成活性氧 ROS,ROS 一方面诱导体内线粒体 DNA 损伤,降低细胞能量代谢 和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等表达,促进胶原蛋白等降解,从而形 成皮肤粗糙、松弛等光老化效果。


传统 UVA、UVB 防晒剂对皮肤存在一定程度副作用和刺激性。传统 UVA 和 UVB 防 晒剂大多通过反射或散射紫外线的方式来实现防晒。然而这些防晒剂大多具有一定程度副 作用和皮肤刺激性,如阿伏苯宗 BMDBM 在光照下会分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氧化自由基, 导致皮肤过敏,长期使用对皮肤甚至身体造成伤害。 近年来,各大公司积极研发生物防晒剂,通过阻断光老化等生物学效应,形成晒后修 复,实现天然低刺激性防晒。生物防晒剂主要从紫外线吸收、自由基清除、抑制基质金属 蛋白酶表达、抑制色素沉着、维持免疫功能和保护肌肤细胞这六个方面对皮肤进行光防护。 生物防晒剂的来源以植物为主,也包含少量动物来源以及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日本一 丸公司的“刺梨果提取物”、法国 GREENTECH 公司的密蒙花提取物等。

2022 年资生堂推出“美容光技术”专利,添加“勃那特螺旋藻提取物(藻蓝蛋白)+ 荧光氧化锌”,应用光致发光原理,将部分紫外线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光。其中,勃那特 螺旋藻提取物转化出的可见光波长较长,可以激活真皮层细胞,进而促进胶原蛋白和透明 质酸的生成,发挥抗老效果。荧光氧化锌转化出的可见光波长较短,主要激活皮肤表皮层 的细胞,抑制紫外线对表皮细胞活性的影响。若使用 2%的藻蓝蛋白,则 UVB 对细胞活性 的抑制现象将被完全抵消,且细胞活性甚至比没照射 UVB 时还强。该技术已在日本和中 国申请专利通过,具体应用在安耐晒防晒精华粉色装和资生堂防晒乳液 urban triple beauty suncare emulsion。


其他热门活性成分:市场关注八大功效,研发聚焦新技术及成分突破

活性成分为原料企业及化妆品品牌方的研发重点,随着消费者对研发原料的重视程度 提升,成分端的突破在产品销售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从市场角度来看:根据用户说发布的《2021 年度最受用户关注功效成分榜单》,“保 湿”“控油抗痘”“抗衰”“修复”“舒缓抗敏”“美白祛斑”“抗氧化”和“抗菌消炎”为目 前市场最为关注的八大功效。①在保湿功效中,用户关注指数前五位的成分分别是透明质 酸、神经酰胺、泛醇、角鲨烷和甜菜碱;②高端护肤成分仍然占据了抗衰功效的半壁江山, 视黄醇、玻色因、二裂酵母以及明星肽“乙酰基六肽-8”、“棕榈酰五肽-4”上榜;③美白祛斑 方面,光果甘草根提取物,传明酸、烟酰胺、熊果苷和苯乙基间苯二酚上榜。④事实上, 整个 2021 年强功效护肤仍然是主流,刷酸、早 C 晚 A、高浓度等概念的兴起让很多消费 者盲目跟风,转而进一步加重了皮肤敏感的症状。而当一部分消费者回归到舒缓、维稳、 修护的功效中时,一部分如甘草酸二钾、油橄榄叶提取物的“配角”成分开始进入消费者的 视野焦点。

从研发角度来看,具有几大研发高地:分别是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皮肤细胞等细 胞研发领域,发酵物、二裂酵母菌等发酵领域;金银花提取物、黑果枸杞、黄精芍药、杜 鹃花等植物提取领域;增效剂,植物淄醇等功效成分研发领域;水包油型、粉体、自发泡 等乳化及分散研究体系;化妆品盒、盒体、瓶身等外观包装研发体系。从化妆品及护肤领 域研发关系图看出目前的研发热门领域是增稠剂、壳聚糖、化妆品、提取物、试剂盒、组 合物、复合材料、干细胞、阳离子以及皮肤皱纹等相关领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